摘要:
(一)套裝知識與經驗知識
本篇先將兩者做區分,套裝知識為比較標準化、系列化的知識,是經過篩選並剔除
個人經驗,比較靜態的知識。而經驗知識則是以人為主體,比較強調的是人的生活
、問題、紀錄等等的經驗,會有比較多的思辨與衝突產生,比較屬動態的知識。套
裝知識與經驗知識缺一不可,套裝知識有助於我們可以更快的有系統性的汲取知識
,唯現今太過注重套裝知識,大幅減少了與生活世界的連結,甚至與"人"脫離,
壓縮了"人的創造性"。而作者也建議在社大授課兩者知識比例部分可做7:3
(經驗7套裝3),以使套裝知識不再成為知識的唯一內容,而套裝知識亦可以補充
有系統性的知識,可以從套裝知識做引讀,最後再藉由討論、探討的方式從經驗做
連結。而在社大的學術性課程作者也提出問題中心、經驗穿透、回歸根本問題等方
式做經驗知識的引導。問題中心以問題作為出發點,不做套裝知識的標準化的知識
傳遞;經驗穿透則以人的經驗為主,透過閱讀文史、音樂、文學等經典,探討在自
身經驗的感觸與感想,提升學習者的知性內在世界;回歸根本問題則是從一般最根
本的問題做出發,例如:星星為甚麼會發亮,以激發對根本問題的再思辯與好奇,
進而再延伸到宇宙等天文知識。希望透過這些方式來使的知識的"黑話"逐漸能夠
"白話化",讓知識得以解放更易於人,不再是難以觸碰的東西。書中也提到幾個
重點:"知識分子認知世界的圖像,是否比非知識階級得更為真實更為宏觀與深刻"
,對於現在知識分子多數都經常年的套裝知識訓練,也經常位居社會要角主導社會
發展,對此也提出問題"自身影響力是否濫用,而誤犯菁英主義的錯誤"。
(二)獨立思考與主體經驗
開頭作者以在台大推動通識教育的歷程,希望改變大學專才教育,為了訓練研究而
給予思想灌輸的這種模式做改變。作者提出幾個問題,大學做甚麼?大學教育的定
位是甚麼?大學的研究方向是甚麼?而希望社區大學與大學通識教育能夠以"拓廣
知識領域、進行意義思辨,尤其進行價值的思辨"為出發。透過發展人的獨立思考
來建構自身的經驗世界,獨立思考意味不從眾,以自身經驗及客體知識,不斷的做
探索與討論來做批判性思考,知識的延展才得以不像套裝知識一樣非常侷限性。
"學校知識經驗化"也如上篇所說"經驗穿透",讓自己得以穿梭在不同的時空背
景、社會背景、作者的情感流露之下,更加擴展我們的經驗世界。
心得:
在閱讀之中讓我想到之前曾看過的一部電影,羅賓威廉斯演的"春風化雨",
裡面的經典名句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,"我們讀詩、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,而
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,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。沒錯,醫學、法律、商業、工
程,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,足以支撐人的一生。但詩歌、美麗、浪漫、愛情,這些
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。"我們人所擁有的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獨特性,每個人的經驗
世界都是如此不一樣,我們擁有不同於機器的情緒感受,而透過不同世界互相的激
盪交流所引爆的火花,這才是我們身為"人"活著的意義,這也是現在AI始終無法
取代我們的原因,固然AI所擁有的知識遠超乎我們一般人一生中所能企及的知識量
,機器人就像是灌了一大堆套裝知識的人,它冷冰冰不含任何情感,就算我們把它
做得再像是個人的模樣,但他所做的任何決定與行為都是經過演算所產生的決定,
甚至很難出錯,我們身為人所擁有的感性雖然在某部分會讓我們在決策上失準,但
就是我們所擁有的這些特質,世界與社會才有不同的聲音產生,我不禁想像若是機
器人來統治我們世界,那就真是人類滅亡的時候了,它搞不好就會像希特勒一樣,
認為除了雅利安人其他人都是低下人種,進而施行種族清洗。
現在我們的教育體制無非就像是把我們塑造成機器人,把我們送進去教育工廠然後
產生一批批一模一樣的標準化產品,這讓我想起之前曾經看過,學校是工業革命甚
至資本主義的重要產物,它讓我們得以變成更好的產品,進而為這些主義生產更多
更好的產品,若這樣想我們還真成為這些的”小螺絲”了呢。我們經過標準化系列
化的知識灌輸,我們把自體經驗世界撇除了,我們不斷的從外界吸收了很多東西,
卻也忘記我們自己的主體性也越來越消失了,我們不斷從外面吸收,卻沒有從自身
探索到一些不同的價值,讓我想到之前看一本心理輔導的書,他說"當事人才是自
己最好的生活專家",因為我不是他,我相對於他就像是外來的知識或是主體,甚
至包含了許多社會價值的存在(例如:不應該憂鬱、不應該難過),而這也會造成
身為"人"價值的壓抑,其實念心理輔導的書就是不斷的去探究自己本身,進而擴
大自己的經驗世界,經驗自己、經驗自己與他人、經驗自己與世界這些的連結,當
我們不斷被社會灌輸不能哭,而忽略我們自己的主體性獨特性的時候,其實就很像
套裝知識一般,我們自己的主體創造性被壓抑了,若我們不斷被世界的價值、套裝
知識所灌輸,我們的經驗世界就變得大大減少,就像我很喜歡看小孩子畫畫,因為
他們是全然從自己的經驗出發來去做創作,他們所畫的東西並不符合世界主流的標
準,魚怎麼會是這個樣子、怎麼會有這種顏色等等,但這才是他真正屬於人的價值
所在,但我們越長越大,我們反而漸漸不會畫畫了,就像前幾個禮拜參加一個營隊
我們要畫一棵樹,竟也不知道該從何畫起,我們被灌輸太多的東西,不管是社會價
值、文化、教育體制等等,我們都被塑造成標準的模樣,我也驚訝自己怎麼會畫不
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樹,怎麼好像跟其他人一模一樣。後現代主義漸漸興起,非常的
不典型、非常的從個人經驗出發,隨著自己的潛意識、自己的感覺去創作,這才又
大幅地擴展我們的世界。以前的寫實主義每個畫的都栩栩如生,但在照相機被發明
之後就被取代了,這給我們很大的反省,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取代,但唯有從自己出
發的東西,那才是真正獨一無二無法被取代的。
念這三篇的最後一篇有點難理解,可能還需重看,不過他提到了對科學的哲學批判
,還有一句話很有意思"自然科學認為自然含有潛在的工具性,科技的先驗變成為
政的先驗,最後技術理性是在維護統治階級宰制社會的合法性,而不是在取消其合法性。”
留言列表